close

原文:Cache。

牆譯:緩存。

台譯:快取。

評比:台譯勝出。

思考一下這個詞彙的本質:加快存取資料或載入程式的速度。

硬體實作的程式載入快取技術,若沒記錯,應該是從 Pentium 或 Pentium II 系列的處理器開始有,在硬體架構上,也是記憶體的一種,所以又稱為「Cache Memory」,後來演變到連儲存裝置也在用;直到近十年網頁應用程式技術發展成熟,才有以程式碼實作的資料快取技術。但無論是程式載入快取,還是資料快取,目的都是在加快存取速度,換言之就是減少載入程式或讀取資料的等待時間。而快取技術加快速度(節省時間)的手段,就是「把這些未來還會存取的程式或資料,先暫存到一個儲存空間,待需要使用這些程式或資料時,就從這個暫存區拉出來用,無需再重新載入程式或資料」。程式在初次載入時,都會有一些初始化與配置記憶體空間的環節,因此透過快取技術,就可以省略這些相對耗時的動作;在網頁應用程式裡,從程式碼到資料庫取得資料這一段工作,則是會消耗處理器與硬碟的 IO 資源,講白了也是佔用時間,因此透過快取技術,同樣可以省略掉這個耗時的動作。

從上面對 Cache 內涵的說明,都不難發現,其本質就是要「加快存取」、「快速存取」,而非「暫時存放」,甚至「緩慢存放」,因此筆者認為,牆國對這個詞彙的翻譯,極為失敗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詞彙翻譯
    全站熱搜

    拉格朗日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